圖:天然氣輸送管線
綜合《華爾街日報》、彭博社、半島電視臺報道:歐洲的能源危機正引爆一場全球搶奪液化天然氣(LNG)船只的大戰。由于想逐步削減對俄能源的依賴,歐洲國家不僅和韓國、日本等亞洲國家爭奪有限的LNG供應,還爭奪起運送LNG的貨船、儲存及將液體狀態的天然氣再氣化的裝置等,而此舉又進一步推高天然氣價格。
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,歐洲四成天然氣依賴從俄羅斯進口,在戰爭持續半年之后,歐洲仍在四處尋找代替俄羅斯能源的方案,但遠水救不了近火。而且由于歐洲與日韓對LNG的爭奪,推高了LNG貨船的租金和造價,讓天然氣價格也水漲船高。
LNG貨船日租達82萬
天然氣通常利用管道輸送至市場以供消費,但如果要跨洋運輸,就需要以LNG的形式。業界將天然氣冷卻到-162℃,壓縮成一種可儲存和運輸到接收站的液體。而LNG通過海上運輸時須使用具有充分強度、薄膜壁貨艙的特殊貨船,船身長度相當于三個足球場。由于俄烏戰爭和極端天氣的影響,LNG貨船一躍成為全球市場的搶手貨。
貿易公司Spark Commodities的數據顯示,要在9月中到11月中承租現有的LNG貨船,從美國運送天然氣至歐洲,日租金高達105250美元(約82萬港元),這比當前報價的6.4萬美元高出64%,更比一年前的4.7萬美元高出124%。
船舶經紀公司Poten & Partners的商業情報主管菲爾說,從現在起至少兩個月內,亞洲只剩一艘LNG貨船可供單航次租借,而在大西洋水域,沒有LNG貨船可供租用。Trident LNG的交易和咨詢主管科普森說,市場一有LNG船就被搶訂,歐洲和亞洲互相競價,拉升價格。
新貨船每艘造價約19億
為了避免將來身陷困境,貿易商們正在瘋狂采購LNG貨船,又推高了貨船價格。咨詢公司“雷斯塔能源”的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LNG貨船下單量為257艘。韓國是全球最大的LNG貨船生產國,該國造船廠在2027年前已沒有余力承接新訂單。受造船廠產能受限和鋼鐵價格飆升影響,新LNG貨船的售價也節節走高。
航運公司Clarkson的董事總經理戈登表示,2022年以來,客戶已經為LNG新貨船訂單豪擲241億美元,超過去年全年的156億美元。“雷斯塔能源”稱,新貨船造價正逼近每艘2.4億美元(約為19億港元),一年前為1.9億美元/艘。
分析師拉梅什說,貨船運費上漲和船舶租賃費增加,將拉抬本已高企的天然氣價格。歐洲天然氣價格22日進一步躍升15%。在歐洲市場拉動下,美國天然氣價格上漲5.6%,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。分析指出,隨著北半球即將進入冬季,天然氣價格和貨船費用將進一步扶搖直上。
全球能源版圖重新洗牌
分析指,對LNG貨船的爭奪,是俄烏戰爭爆發后全球能源版圖洗牌的又一個跡象。這場戰爭加劇了能源搶奪戰,改變了大宗商品的流向,并導致全球油氣市場局部分化。支持俄羅斯的反對俄羅斯的買家支付的天然氣價格不同。
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日前宣布,將于8月31日至9月2日關閉通往德國的“北溪1號”管道,進行日常維護,這意味著管道內的天然氣流量將歸零。為撐過今年冬季,德國總理朔爾茨22日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會面,特魯多表示,加拿大和德國企業之間正在就潛在的LNG出口進行經濟對話。但特魯多指出,建設LNG基礎設施所需的資金巨大,形容相關合作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”。加拿大政府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,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指出,加拿大無法在2025年之前增加對歐洲的供應。
英國則將目光鎖定在澳洲的西北大陸架項目,六年以來首次從遙遠的大洋洲運送LNG。彭博社指出,此舉凸顯了歐洲在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能源危機方面的絕望。